close

  到了農曆臘月二十四(1月24日),和平縣彭寨鎮水口村的家家戶戶都在籌備年貨,年味已經很濃了。黃培榮已無須再擔心趕圩買年貨時黃泥路難走,村裡已經新修了水泥路;黃育昌還在為身染怪病的大兒子憂心忡忡,但治病的10多萬元已經籌集到位。
  作為和平縣出了名的“問題村”,彭寨鎮水口村的矛盾可謂千頭萬緒,村民的需求也各有不同。2013年6月,和平在全縣範圍內開展“三進三服務”主題實踐活動,活動要求全縣所有機關黨員幹部傾城而出,到基層、農戶中去瞭解、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。
  即便有著用黨員幹部的“辛苦指數”換取基層群眾“幸福指數”的決心,但在基層矛盾密集,利益訴求多樣的形勢下,如何發現並解決農村基層“真”問題,如何避免黨員走群眾路線淪為形式,這考驗著“三進三服務”的制度設計和執行力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陳晨 發自和平 統籌:胡念飛
  “真”問題暴露
  以往收集基層信息的模式是村民—村幹部—鎮委—縣委逐層傳遞,隨著縣裡、鎮里的幹部和村民打成一片,問題可以越過村幹部直接反映到職能部門,村民的訴求一覽無遺
  村民黃培榮的問題是,自家所在的赤石自然村離水口村太遠,家門口到村委幾公里的黃泥路太難走;村民黃育昌的問題是,10來歲的大孩子身染怪病致殘,家裡的負擔越來越重;而在水口村支書黃朝棟眼裡,村裡眼前最大的問題是使用了幾十年的水渠年久失修,“全村人都靠它洗滌、碾米、灌溉,已經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活”。
  所有村民的問題加起來就是水口村的問題。
  2012年,水口村被列為省市備案整頓的問題突出村——該村離彭寨街鎮13公里,現有人口976人,群眾經濟收入以外出務工和家庭種養為主。由於地遠路偏,全村經濟發展緩慢,加上幾年前村委借債修路難以償還,村道水利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,群眾意見很大。
  2013年6月,和平在全縣範圍內開展“三進三服務”主題實踐活動,即縣領導進鎮、黨組織書記進村、黨員進戶,服務基層發展、服務黨建、服務群眾。這一活動旨在幫助困難群眾,要求全縣所有機關黨員幹部“到群眾中去”,重建新形勢下黨和群眾的魚水關係。水口村成為這個活動的試金石。
  和平縣縣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巫志宏認為,“三進三服務”一開始就從形式上實現了黨員對群眾“全覆蓋”——活動要求全縣86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掛鉤服務全縣近10萬戶群眾,每名黨員和對應的掛鉤群眾都已經登記在冊,這意味著,平均每名黨員“負責”10多戶群眾。
  根據“三進三服務”要求,黨員幹部將在每月15日、16日的“黨員服務日”進村入戶走訪,相關黨員嚴格完成“報到、入戶服務、情況反饋、中心公示、總結”的流程服務,每一環節均有案可循。“現在在村裡看到的黨員越來越多了。”60多歲的村民黃石右說。
  制度如同一道“緊箍咒”,保證了黨員和群眾的接觸率。黃培榮現在已經習慣黨員到他家裡“家訪”,除了每月兩天的“黨員服務日”,平時也有掛鉤幹部登門拜訪。數據顯示,活動開展以來,黨員幹部累計走訪農戶18.6萬次,一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3263條。
  這帶來的好處是,隨著村民反映的問題越來越多,“真”問題逐漸暴露。以往收集基層信息的模式是村民—村幹部—鎮委—縣委逐層傳遞,隨著縣裡、鎮里的幹部和村民打成一片,問題可以越過村幹部直接反映到職能部門,村民的訴求一覽無遺。
  和平縣縣委書記藍岸認為,由於基層矛盾過於龐雜,信息被各級幹部層層過濾的情況難以避免,嚴重時更有小團體打著群眾的旗號謀取私利,而“三進三服務”使幹部掌握了群眾的意願,“走進村戶使我們從群眾那裡拿到了第一手信息,避免了傳統搜集信息失真率高的問題。”
  “銷號”的威力
  “一級抓一級”管理模式體現了上級對下級的信任,但信任不等同於相信,“三進三服務”是問題導向制,需要通過“銷號”環節去監督問題的解決,提供了一種下抓一級的工作方式
  一條損壞的水渠為何遲遲不能修好?在水口村當了15年村支書的黃朝棟有著自己的苦衷:第一,興修水渠需要一大筆啟動資金,水口村此前因修路欠下的債還未還完;第二,水口村一直處於偏遠的“三不管”地帶,缺乏幫扶單位;第三,村民缺乏凝聚力。
  該水渠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使用至今,整條水渠長數百公里,水口村一段長3.5公里。水渠是村裡重要的勞動設施,不僅洗衣服、灌溉都靠它,村裡的碾米加工廠也等著用水力驅動。水渠年久失修,有的地方漏水有的地方塌方,嚴重影響了勞作和生活。
  “三進三服務”開展後,水渠的問題和其他群眾意見一起被收集起來。經過分類梳理,修複水渠一項被確定為群眾反映最多、亟需儘快解決的焦點矛盾,該工程被“掛號”,由縣、鎮、村三層逐級督辦,掛鉤黨員動態跟進,不完成不能“銷號”。
  巫志宏認為,“掛號—銷號”是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制度設計。“‘掛號’使得‘銷號’成了一種責任,如果光‘掛號’不‘銷號’,年終考核時相關負責的黨員就要被質詢,這對幹部是一種有力的鞭策。”
  更大的威力還在於,“三進三服務”使得矛盾直接呈現在縣直職能部門的面前。水口村的掛鉤單位為和平縣縣政辦,經多次走訪將興修水渠“掛號”之後,政府辦組織多個單位前來幫扶,水利局的介入使得問題慢慢變少。
  彭寨鎮黨委委員梁新春介紹,彭寨鎮並非不想解決水口村的水渠問題,只是資金的困難難以解決,“鎮里資金有限,水口村只是彭寨鎮管理的31個村居中人口不到千人的村,人少加上位置太偏,很多時候都輪不到水口村。‘三進三服務’帶來了縣裡的力量。”
  2013年下半年,水渠修複工程啟動。修複資金大部分由縣水利局提供,另一部分由村民以工代勞籌措。黨員多次進村挨家挨戶動員,將村民的信心再次凝聚起來。5個月里,水口村家家齊上陣、人人總動員,有人挑土有人砌磚,多年來的“老大難”問題迎刃而解。
  藍岸認為,正常的“一級抓一級”管理模式體現了上級對下級的信任,但信任不等同於相信,“三進三服務”是問題導向制,需要通過“銷號”環節去監督問題的解決;尤其在“縣官不如現管”的官場氛圍下,“三進三服務”提供了一種下抓一級的工作方式,這是為群眾解決實事的有力保障。
  2014年初,水口村水渠項目完成,村民和掛鉤黨員一同慶祝。數據顯示,“三進三服務”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3263條,共為群眾辦實事1103件。
  藍岸表示,“三進三服務”致力避免落入搜集到了問題卻不去解決的窠臼當中。除了“銷號”制度,接下來還要組織部門、紀委確定製度,將收集來的問題梳理後交辦、跟蹤職能部門去解決。“‘三進三服務’不能當問題的‘二傳手’,使解決機制流於形式”。
  信心之源
  以前到村裡做些尖銳問題的思想工作時,幹部連群眾家的門都進不去。現在去的次數多了,群眾逐漸認可,黨員幹部直面尖銳問題的信心已經回來。
  “三進三服務”開展以後,水口村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在慢慢解決。
  防洪堤圍工程、村道硬底化工程、小學校園綠化美化工程以及村委會辦公樓修繕工程已全面完成,與此同時,村裡新修了文化廣場,新架設了路燈,翻新了輪泵,無一不增強了群眾對黨員幹部的信心。
  村民黃石右感嘆,很久沒看到這麼多幹部進村了,開始以為來一兩次就算了,現在一個月來好幾次,村民和幹部也越來越熟了,關係好得和親戚差不多。
  藍岸認為,“三進三服務”關鍵在於為黨員幹部建立了一個自覺深入群眾、為群眾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,“活動帶來的激勵是雙向的——黨員工作做得越順手,越願意深入群眾;群眾越滿意,黨員地位越提高,工作越容易。”
  雖然活動帶來的效果顯著,但他表示,活動要建立長效機制,持續幾年才能看到成效。“這些年來,基層黨建做了很多工作,黨代表工作室、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等等,和平打算將資源整合成一個黨建惠農平臺,以後直接在這個平臺上落實政策,繼續開展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。”
  在和平縣,多數黨員心中都有種強烈的危機意識。熱水鎮一名黨員告訴記者,以前到村裡做些尖銳問題的思想工作時,群眾家的門都進不去,更別說要喝一杯茶。現在去的次數多了,群眾也不好意思拒絕你,慢慢的也就能夠喝上茶了。
  現在,黨員幹部直面尖銳問題的信心已經回來。熱水鎮北聯村,僵持近十年的黃峰鬥水庫飲水工程遲遲未能解決,村鎮間矛盾激化到曾經一有幹部進村,村民就敲鑼打鼓提醒的地步。在矛盾化解之後,熱水鎮北聯村230多人在“七一”前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。
  這讓巫志宏感嘆來之不易。“看到黨員有能力、能辦事,村民就想入黨。百姓的認可是我們信心的源泉。”
  與此同時,“三進三服務”進一步提高了黨在農村的核心地位。在剛剛完成的村、社區“兩委”換屆選舉工作中,縣直機關黨員在選舉期間走村入戶,全面掌握選情,和平縣順利完成了“一肩挑”、“交叉任職”和“婦女幹部”三個100%的目標任務。
  巫志宏表示,通過“三進三服務”,和平縣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,有效推動了教育創強、平安建設、扶貧雙到、城鄉清潔等中心工作的落實。活動開展以來,全縣共為群眾籌集資金1085萬元,幫扶群眾23576人,解決矛盾糾紛1703起,全縣信訪案件宗數同比下降41.67%,17個鄉鎮有7個實現“零信訪”。
  一個細節仍讓他感念不已。“以前我們黨員進村,可能一杯茶都很難喝到。現在和村民關係好了,村民過節時殺雞殺狗了都會給幹部打電話,叫到家裡來吃飯。幹部雖然謝絕但私下互相打趣,叫對方‘狗肉幹部’,這裡有辛酸,也有欣慰!”  (原標題:用黨員的“辛苦指數” 換問題村“幸福指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q56oqvb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